中欧班列(成渝)双驱“钢铁驼队”驰骋欧亚大陆

2023.11.03

中欧班列(成渝)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的样板

其中的重庆中欧班列开行呈现"4个最"的特点:

■去回程最均衡

去程与回程的比例为50.5%和49.5%

■运输货值最高

累计运输货值超过5000亿元

■货源结构最优

货源包括上万种商品

■网络辐射最广

已经稳定运行的线路约50条

10月25日17时,一列载有50个集装箱进口大麦的中欧班列,抵达四川绵阳皂角铺站。同日凌晨,一列搭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驶出,奔向欧洲。

这两列中欧班列,有同一个名字:中欧班列(成渝)。

这是一支由川渝携手共育、驰骋欧亚大陆的双驱"钢铁驼队"。

为何两地会共同培育这支"钢铁驼队"?故事要从共建"一带一路"说起。

从激烈竞争到精诚合作

中欧班列(成渝)应运而生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截至10月初,全国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

来自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首趟中欧班列(成渝)开行以来,已累计发运箱量超120万标箱,运输线路覆盖欧亚超100个节点城市。

这无疑是区域高水平合作的样板。

但就在几年前,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还处于激烈竞争中,川渝企业经常遇到货代公司跨区域"拉客"。一时间,价格战打得沸沸扬扬。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开行的中欧班列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存在相互压价、恶意竞争的行为。各地开行的班列计划、客户资源等信息也不透明,造成不少资源浪费。"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现象,对川渝来说,没有赢家。"10月16日,四川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张岩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提高班列竞争力,各地政府会对班列开行给予一定支持,其本意是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本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去拓展海外市场。

但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拼数量、拼价格",最终却被货代公司这样的中间商赚了差价,企业没有得到太多实惠,中欧班列的价值也未能实现最大化。

分析 主题
浏览
2024.04.24
浏览
2024.04.24
红海危机:对海上和大陆货物运输的影响

红海危机对海运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海运市场是否正在适应新的条件,还是红海局势不稳定会导致托运人重新转向铁路。

浏览
2024.02.02
浏览
2024.02.02
乌兹别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和运输发展前景

由于欧洲国家采取的贸易制裁,白俄罗斯正在努力重建其外贸物流。如果说曾经,白俄罗斯拥有邻近的市场,随时准备进口白俄罗斯产品,但现在,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白俄罗斯不得不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