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2023年—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十周年—沿此路线运行的一系列中国-欧洲货物列车中的第一辆列车载着数吨汽车零部件和工程产品前往蒙古。
该航班也是在中国降低对大流行(COVID-19)的反应并重新开放边境后,以简化通关和缩短运输时间的方式进行的首批航班之一。
众多来自中国各个城市的中欧货物列车已经在2023年进行了首次旅行。最后,在1月1日,中欧班列从中国西南部的重庆市车站出发,计划在大约十五天后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 "一月通常是中欧班列的休季,但今年我们看到了变化。在一月,有二十多辆火车运送我们的货物,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另外,交货时间也从2022年的十五到二十天缩短到一周左右,"位于二连浩特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恒通公司经理孟祥宇周三告诉《环球时报》。
在2016年,中国庄严地开通了第一条通往波兰的中欧班列。经过七年的运营,铁路显示出快速的发展,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亚欧贸易的骨干和"一带一路"运输连接旗舰项目的地位,特别是在过去三年中,在流行病、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和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
高质量发展
郑州环航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天班告诉《环球时报》,自1月以来,其公司的业务在货物列车上取得了逐步进展。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显示,2022年中国-欧洲货物列车发送量为1.6万列,运载160万个二十英尺当量单位(TEU),同比分别增长9%和10%。
不仅仅是稳定器
在过去的三年里,当海运和空运受到大流行的影响时,中欧班列赢得了 "生命之路"的声誉。迄今为止,超过10.9万吨的大流行物资以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和原材料已经通过火车运往欧洲,绝对确保了国际生产和供应链的稳定。
"这列火车在中国、中亚、东亚、东南亚和欧洲大陆之间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环球时报》:"这也创造了全球贸易的新格局,将促成与’金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