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总体开行情况
据西安市副市长和文全介绍,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3720列,是上年的1.7倍,创历史新高。运送货物总重达281.1万吨,是上年的1.6倍,其中欧洲方向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20%,超过8万吨防疫物资运抵欧洲,为国际防疫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成效体现在“三个转变”上:
辐射范围日益扩展,实现了由“线”到“面”的转变。
中欧班列长安号已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开通运行15条干线通道,覆盖了欧亚大陆全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了12条集结线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创新拓展的跨越里海、穿越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国际线路以及直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达等线路,进一步提升了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
同时,通过与中远海运、招商局等大型央企深度合作,中欧班列长安号以海铁联运方式驶入全球港航体系,通过与日韩等国无缝对接,加速形成了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缩短了西安与世界的距离。
开行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由单一出口到双向互济的转变。
西安至欧洲往返的公共班列每天开行2去2回,回程班列开行列数逐年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1311列,是上年的1.7倍,其中重箱率始终保持100%。首创“舱单归并”申报模式,压缩企业进口申报时间和成本90%以上。开通“德国快线”,并将班列全程运输时间压缩至10-12天。加强海关和铁路互联互通,将货物运抵信息反馈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形成了自身特色与竞争优势。
产业带动效应增强,实现了由运输通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
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联合大型央企建设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区、临港金融贸易园,打造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集结中心。
截至目前,已聚集外贸类企业360余家、物流企业300余家,2020年西安港进出口贸易额预计将达95亿元,较上年增长7.7倍。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企业已投产11家,正在落地15家,达成落户意向30家。积极构建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西安国际港务区四方面助力长安号顺利运行
据悉,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量达到3720列,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全年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
一是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项目建设。西安已获批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二是拓展“+西欧”集结班列,构建双循环通道体系。与周边节点城市展开通力合作,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
三是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深化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大型央企合作,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
四是不断深化对外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2020年西安海关为保障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积极采取措施
2020年,西安海关监管“长安号”运输货物145.4万吨,增长1.3倍。
据介绍,西安海关在落实海关总署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10项措施的基础上,从优化通关流程、着力培育帮扶、拓展多方合作、推进制度创新、提升科技应用等5方面,细化梳理出16项重点任务,支持“长安号”高质量发展;设立“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查验,确保通关“零延时”;对“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海关业务改革,率先在中欧班列监管中推行;支持进口整车保税仓储、展示业务落地,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资金压力;创新“班列+综保区+跨境电商”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境内沿线直属海关沟通协作,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支持西安铁路口岸全面提速发展与国际接轨,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
开展四项保障措施 助力经济发展
1.机制保障。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海关、中铁联集有限公司建立协调机制,不断优化进出口货物作业流程,压缩在站停留时间。
2.线路保障。服务班列去向需求,不断增加班列开行线路数量,2020年四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图定运行线往返共23条,图定运行线数量较年初增加7条,稳居全国前列。
3.运力保障。依托新筑物流基地、新筑集装箱中心站的装卸组织优势,优先办理班列货物的到发、装卸,集结符合技术标准的平车,全天候保障班列的运输需求。
4.安全保障。定期组织对安检查危、装载质量等安全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实行站内及途中双安保措施,有效保障班列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