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号”中欧班列:“钢铁驼队”架起“淄博制造”通往世界的桥梁

2023.11.03

2023年10月4日,清脆的汽笛声划破了蒙蒙亮的天空,一列满载轮胎、卷钢、瓷砖、玻璃、铝箔等货物的"齐鲁号"中欧班列从山东淄博农中站出发。它的最终运抵地是"一带一路"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淄博,这个齐文化浸润的城市好像长出了一双翅膀,随着中欧班列"内陆港"淄博枢纽的成功扩容,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高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经历3000多公里,到达遥远的异国,带去齐鲁之风。 "不靠海"是淄博这座内陆城市外贸出口的掣肘,以前通过海运出口的货物需要通过公路转运到青岛、天津等港口,"借港开放"一直以来都是淄博这座内陆城市的梦想。

随着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大幕的开启,2017年8月16日,首列淄博至中亚五国的铁路货运班列"淄博号"鸣笛开行。这趟载有2420万元货物的班列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比海运缩短三分之二的时间,大幅提高了运输时效。

2018年10月31日,随着一声长鸣,首列"齐鲁号"中欧班列从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场站缓缓驶出,满载淄博市及周边地区生产的机电配件、日用品、陶瓷熔块、瓷砖、轮胎、丙烯酸集合物等货物,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境至中亚。"‘齐鲁号’中欧班列的开行,改善了过去‘淄博号’的一些短板,不仅实现了集中、统一,也有效避免了价格的恶性竞争,降低了物流成本。"淄博海关查检二科科长夏斌说。 5年来,淄博"齐鲁号"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运力倍速增长,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联接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至欧亚大陆的黄金大通道,推动淄博市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加快淄博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淄博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建设鲁中地区规模最大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打造东西双通道公铁海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全省开通中欧班列的十个地市中,淄博是唯一具有综合保税区、铁路专用线、海关监管场站、成规模仓储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地市。依托着这支"钢铁驼队","淄博制造"不断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大市场。2022年,新增的桓台站与原有的农中站可实现双轨道同时发运,淄博"内陆港"正式进入双核运行时代。

"公路运输货物到港口集港成本较高且时间难以把握,能不能让班列延伸到港口,提高运输效率?"淄博海关提出了创新淄博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方案,试点运行出口货物铁路转关作业模式。在开展中欧班列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与青岛港的业务联动功能,将青岛港的海运口岸功能延伸到铁路监管场站,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属地办理通关、查验等海关监管手续,打通了鲁中地区与青岛港快速物流通道,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自淄博"齐鲁号"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截至目前已开行近500列次。5年来,淄博市对"一带一路"中亚及俄蒙等7国出口量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31.3亿元,较5年前增长近2.5倍,2023年1—9月出口26.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3.6%。进出口货物门类由原来的钢筋、铝板等基础物资,增加到现在的蔬菜、水果、汽车、医药、机电产品等各类特色产品,门类更加齐全。

内陆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扩容,淄博已成功开通并常态化运营5条出境线路:淄博—经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中亚地区,淄博—经满洲里或二连浩特—俄罗斯,淄博—经二连浩特—蒙古。"淄博市外贸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也在加强,已备案投资项目达到70余个。"夏斌告诉记者。 中欧班列的开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海关、铁路、物流企业等部门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全天候、零延时,最大限度压缩通关作业流程时限,实现企业365天24小时无障碍通关......淄博"齐鲁号"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得到了保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中欧班列进行对外贸易。

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里,淄博中欧班列可能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注脚。然而,这一改革却为淄博这座内陆城市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桥梁。如今,淄博正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上,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践行中不断成长。

听,那清脆的汽笛声;看,那驶来的隆隆班列,都是淄博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模样。

分析 主题
文章
2021.10.04
中国经济因工厂产出、零售额增长急剧放缓而面临压力

中国7月份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增长大幅放缓,并未达到预期—COVID-19的新爆发和洪水导致中断,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

源: Reuters
文章
2020.07.22
想认识连云港中欧班列,全网没有比这更全更新的材料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据悉,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实体平台项目。探索新丝路近日对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为专访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