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强现实”——2022年6月外贸数据简评

2022.07.28

事项:6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17.9%,进口同比1%,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

6月中国出口增速上扬,从产品结构和国别上呈现出以下特点:1、出口增速上扬主要受机电产品拉动。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拉动上升最多,其次是船舶。而汽车相关产品的拉动虽较5月有所下降,但仍构成中国出口不容忽视的动能,这得益于近期中国车企出海快速增长、美国汽车供应紧缺、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2、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场所担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问题,至少并未对当前中国出口形成拖累。而4-5月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可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3、美国、东盟、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均进一步回升,而欧洲对中国出口的拉动相比上月有所回落。6月欧洲疫情形势再度恶化,对欧洲的生产活动进一步施压。而美国对中国出口拉动持续回升,或与供应链紧张问题尚未有效缓解有关。4、此外,注意到东盟十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已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且6月东盟地区对中国进口的拉动也是逆势提升。表明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压舱石,中国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等遏制手段具有抵御能力。

6月中国进口增速再降至低位,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的进口价格波动影响不容小觑,同时也是对国内需求较疲软的映射。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主要是铁矿砂及其精矿(拖累达2.1个百分点)和机电产品,多为数量贡献拖累、价格因素形成对冲。考虑到这些机电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拉动强劲,中国在这些领域贸易顺差突出,除了反映国内需求较疲软问题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指向中国机电产品的技术自主性趋于增强。对进口同比拉动最大的产品,主要是价格因素支持下的能源、铜矿,随着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进口的支撑因素还面临进一步减弱。而未锻轧的铜及铜材、医药材及药品则主要来自数量贡献,表明国内新能源发展需求强劲、医药产品进口韧性较足。

出口是5月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出口的韧性主要得益于:一方面,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恢复仍未完全、供应链瓶颈问题尚未有效缓解,以欧洲、美墨加、日韩为代表的地区出口市场份额仍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海外"衰退交易"在预期层面体现较为充分,但现实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突出,整体外需韧性仍在。目前中国出口的隐忧主要集中在后者,即外需收缩问题。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纷纷快速收紧对抗通胀,经济衰退可能是难以回避的代价。因此,中国当前外需强、内需弱的状况具有较高不确定性,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国进口、出口增速都面临进一步拖累。亟需着眼"内循环"夯实稳增长根基,并继续积极拓展区域经贸合作,提升出口增长的稳定性。

6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7.9%,较上月进一步提升1个百分点;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同比增长1%,相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强劲、进口疲软,6月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达到历史单月最高。经常账户顺差的强劲,是6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7附近企稳,与同期美元指数升至近20年新高的重要基础。

6月中国出口增速上扬,从产品结构和国别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出口增速上扬主要受到机电产品拉动,其贡献从5月的5.5个百分点上升到7.2个百分点。在机电产品中,又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拉动上升最多,从5月-0.4个百分点的拖累转为6月0.7个百分点的拉动;其次是船舶从5月-0.2个百分点拖累转为6月0.2个百分点的拉动。而汽车、汽车底盘、汽车零部件合计拉动出口同比0.5个百分点,虽较5月的0.8个百分点有所下降,但仍构成中国出口不容忽视的动能。这得益于近期中国车企出海快速增长、美国汽车供应紧缺、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

机电产品之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保持在2.6个百分点的较高水平。表明市场所担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问题,至少并未对当前中国出口形成拖累。而4-5月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可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农产品、钢材、医疗物资分别拉动6月出口0.6、1.2、0.3个百分点,均较5月有小幅下降。6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价格因素和需求因素共同施加了一定压力。

美国、东盟、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均进一步回升,而欧洲对中国出口的拉动相比上月有所回落。6月欧洲疫情形势再度恶化,欧盟日新增确诊病例从6月1日的每百万人264.1例上升到7月11日的937.7例(7天滚动平均),对欧洲的生产活动进一步施压,欧元区的6月制造业PMI下行斜率明显大于美、日、东盟。而美国对中国出口拉动持续回升,或与美国供应链紧张问题尚未有效缓解有关。截至今年4月美国库存销售比仍然处于2015年以来低位,零售商库存销售比仍处于历史低位,5-6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的美东、美西航线再度显著攀升,均指向这一点。此外,注意到东盟十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上升到4.2个百分点,已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且6月东盟地区对中国进口的拉动也是逆势提升。这表明中国在区域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压舱石,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等遏制手段具有抵御能力。

6月中国进口增速再降至低位,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的进口价格波动影响不容小觑,同时也是对国内需求较疲软的映射。从主要进口产品来看:

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依次包括:铁矿砂及其精矿(拖累达2.1个百分点)、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空载重量超2吨的飞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液晶显示板等。其中,除飞机和液晶显示板为量价齐跌外,其余均为数量贡献拖累、价格因素形成对冲(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暂缺价格数据)。考虑到这些机电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拉动强劲,中国在这些领域贸易顺差突出,除了反映国内需求较疲软问题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指向中国机电产品的技术自主性趋于增强。

对进口同比拉动最大的产品依次包括:原油(拉动达3.8个百分点)、铜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的铜及铜材、天然气、医药材及药品、煤及褐煤。其中,原油、铜矿砂及其精矿、天然气、煤及褐煤主要来自价格贡献,随着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进口的支撑因素还面临进一步减弱。而未锻轧的铜及铜材、医药材及药品则主要来自数量贡献,表明国内新能源发展需求强劲、医药产品进口韧性较足。

出口是5月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出口的韧性主要得益于:一方面,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恢复仍未完全、供应链瓶颈问题尚未有效缓解,以欧洲、美墨加、日韩为代表的地区出口市场份额仍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海外"衰退交易"在预期层面体现较为充分,但现实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突出,整体外需韧性仍在。目前中国出口的隐忧主要集中在后者,即外需收缩问题,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纷纷快速收紧对抗通胀,经济衰退可能是难以回避的代价。因此,中国当前外需强、内需弱的状况具有较高不确定性,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国进口、出口增速都面临进一步拖累。亟需着眼"内循环"夯实稳增长根基,并继续积极拓展区域经贸合作,提升出口增长的稳定性。

分析 主题
文章
2022.11.11
从瑞典的鱼到瓦努阿图的大学:中国投资的地方和多少

中国赢得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美誉。该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并通过在世界各地投资数万亿美元来扩大其影响力。

源:
浏览
2024.06.27
浏览
2024.06.27
开发欧亚经济联盟轨道交通潜力的数字解决方案

鉴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欧亚大陆运输走廊的发展变得至关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