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BRI项目仍然胸有韬略:回归宏伟的基础设施

2025.07.30

战略基础设施仍是重点

新铁路建设的回归证实了基础设施仍然是BRI的关键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些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项目反映了中国加强贸易和物流互联互通的地缘战略愿景。目标是在中国国民经济与主要贸易伙伴(无论是邻国还是偏远地区)之间建立更密切、更广泛的联系。

从喀什(新疆)到安集延(乌兹别克斯坦)

2025年4月29日,中吉乌铁路关键路段三条隧道在贾拉拉巴德(吉尔吉斯斯坦)动工,该铁路将连接中国最西部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与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安集延,那里的铁路连接到通往塔什干的国家铁路网。路线全长616公里:213公里经中国,341公里经吉尔吉斯斯坦,62公里途经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承诺为该项目提供40亿美元的总成本中的23亿美元资金,这与BRI框架内少数几条先前完工的铁路的成本相当。其余部分由中国国家铁路总公司提供12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司分别提供5.72亿美元。

尽管中国在该项目中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已向吉尔吉斯斯坦做出了让步,同意在马克马尔建造一个铁轨换装站,即从喀什的标准轨距换到通往安集延的宽轨。这一决定将使吉尔吉斯斯坦能够从转向架置换服务中获得收益,并将马克马尔定位为能够发展商业和工业活动的物流枢纽。

如果该项目在2031年的目标日期前完工,该铁路将成为从中国西部经伊朗和土耳其到欧洲的最短路线,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BRI开辟一条新的直达货运路线。

CKU

从甘其毛都(内蒙古)到嘎顺苏海图(蒙古国)

在北部,沿着中国的陆地边界,正在建设一条新的铁路中,将通过甘其毛都(内蒙古)和嘎顺苏海图(蒙古)边境口岸连接中国和蒙古。各国都将建造自己的部分路段,总投资约为5亿美元。这条只有8公里的短线铁路将包括标准轨距和宽轨,确保与双方共同运营的国家网络融合。计划于2027年完工。这条铁路旨在更有效地运输蒙古55-60%的煤炭出口,特别是对华出口的炼焦煤,以及一定数量的铜产品。

分析 主题
浏览
2020.04.30
浏览
2020.04.30
疫情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规模宏大,得到了全球 130 多个国家的支 持,其本质是跨区域合作,因此易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 冠肺炎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挑战,包括货物和人员跨境流动、被投资国债 务和财政可持续性、金融资源减少风险、"一带一路"多边化进程风险等,并基于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指出,在与新冠病毒引发的危机进 行激烈斗争的过程中,不要只看眼前的影响和局限。"一带一路"大家庭应将 共建"一带一路"视为一项长期的政策。
源: 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文章
2024.02.28
铁路运输市场回顾2024年2月

中国-欧洲-中国路线的过境时间和潜在的运输走廊